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ENTERPRISE
Current Affairs
全国首例:深圳福田“数智员工”正式上岗
2025年2月,深圳福田区政务服务中心迎来一批“新同事”——70名基于DeepSeek大模型开发的“AI数智员工”。它们并非实体机器人,而是深度融入政务系统的智能程序,覆盖公文处理、民生服务、应急管理、招商引资等11大类、240个高频业务场景,成为全国首个规模化应用AI公务员的标杆案例。
效率革命
从“数小时”到“秒级响应”
AI公务员的加入,让传统政务流程实现“脱胎换骨”:
公文处理: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%,审核时间缩短90%,错误率控制在5%以内;
执法文书:笔录秒级生成初稿,耗时从数小时压缩至“一键生成”;
民生服务: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%跃升至95%,企业筛选效率提升30%。
更有“分钟级定制”黑科技——过去需5天开发的个性化AI工具,如今仅需简单配置即可完成,彻底打破政务系统迭代慢的瓶颈。
场景全覆盖
AI如何重塑政务生态?
福田区的“数智员工”并非“一刀切”通用模型,而是针对不同场景深度定制,首批满足240个业务场景使用。
政策咨询:7×24小时解答社保、户籍等问题,支持口语化提问并生成个性化办事方案;
应急管理:实时梳理突发事件流程,智能推送应急预案;
招商引资:解析企业需求与政策优惠,精准匹配资源。
通过“技术-场景-数据”三位一体模式,AI系统深度融合本地法规库与历史数据,避免了通用大模型的“水土不服”。
安全与伦理
AI不能“独自决策”
面对这一消息的爆出,很多网友坐不住了,担忧就业环境再次被冲击。公务员岗位本就僧多粥少,一个岗位的竞争者甚至可达数千人,还要被AI跳出来分一杯羹?不禁问出“铁饭碗还稳吗?”
为防止技术依赖风险,福田区为每名“数智员工”配备人类监护人,负责指导运行并承担最终责任。例如,劳动仲裁文书生成后仍需人工复核,确保法律效力和公正性。
官方明确表示,AI仅作为辅助工具,“不会缩减公务员招聘名额”,核心决策和群众沟通仍需人类智慧。
从深圳样本到“AI+政务”时代
深圳试点成功后,北京、广州、赣州、无锡等地迅速跟进:
辽宁12345热线:数据整理效率提升20倍,自动预警交通拥堵等民生问题;
无锡政务大厅:数字人“小城”“小运”上岗,咨询响应准确率显著提升。
专家指出,政务AI化并非取代人力,而是通过“人机协同”释放公务员创造力,推动服务从“被动响应”转向“主动治理”。
技术向善,政务服务需要“温度”
AI公务员的诞生,标志着政务服务迈入智能化新纪元。但技术应用需警惕形式主义,避免“为AI而AI”的数据泡沫。未来,唯有以“机器提效”赋能“人性服务”,才能在效率与温度间找到平衡,真正实现“民有所呼,政有所应”。
关注飛越AI+了解更多